VOL 20

2015年11月17日

音乐剧三步走 中国观众是否买账
音乐剧,一种完美结合了舞蹈,歌曲和戏剧表演的艺术形式,自诞生于上世纪 20 年代的英美国家,到今天传入中国也有三十年的历史了。1982年,中央歌剧院创作了第一部本土音乐剧《我们现在的年轻人》。2003年成功引进《猫》等优秀音乐剧作品后,国内采取的便是“引进”、 “中文版”、和“原创”三步同走的发展趋势。 今年,随着经典剧作《剧院魅影》的到来,中国的音乐剧市场又将走向何处。
音乐剧攻陷市场:他们怎样从中国的舞台上突围

音乐剧在中国怎么做? 引进并非稳赚不赔

在业界有一种说法称“年人均GDP一万美元”是音乐剧产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日语版《猫》诞生于1983年,韩语版《剧院魅影》在2001年面世,也是在这两个年份,日韩两国年人均GDP超过了一万美元。韩国CJ集团演出事业部部长、亚洲联创副总经理李性勋认为,在这个节点上,人们对于娱乐文化开始有更大的需求,这也是音乐剧发展的良机。上海和北京分别在2008年、2009年跨入“年人均GDP一万美元”大关。而在2012年和2014年,江苏、浙江、广东等省份也先后跻身这个行列。照此说法,中国音乐剧的春天似已悄然而至。[点击详细]

音乐剧产业初现规模 吸引海外人才大规模回流

对于中国来说,音乐剧完全还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新事物。差不多在九十年代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西方有音乐剧这样一种好的艺术形式,到了2000年初,才开始有公司将音乐剧引进到国内来演出。我们清晰的认识到,国内的音乐剧产业还处于萌芽期,行业的认知,人才的储备和相关行业的匹配度都还很不成熟。如果我们要靠自己在音乐剧领域里摸着石头过河的话,不但不明智,还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所以,真正有效的途径便是和西方先进的团队一起合作制作中文版。[点击详细]

买外国版权改编中文音乐剧 剧本编译有哪些困难?

困难是多方面的,作为从业者也一直在摸索,这里只能尝试解释一下。音乐剧中文化改编的原则很简单,就是在最大限度保留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的前提下,在保证观众能实时理解剧目内容的基础上,尽力保持戏剧的表现力不受减损。从外国买来版权改编成中文音乐剧,剧本编译过程中主要的困难有如下几点:难点一:文化差异;难点二:文字游戏;难点三:词曲配合;难点四:戏剧语言。[点击详细]

剧院在文化消费中的角色 对品牌剧目需求更高

随着文化消费需求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不断成熟,价格将不再是决定演出票房的重要因素,剧目的艺术水平、制作的精良程度甚至剧场的效果体验,都会影响观众的选择。因此,通过引进品牌剧目,提升观众的欣赏水平,带动自身制作和剧场技术水平的提升,从而全面提升演出市场是天桥艺术中心在经营层面的战略思路。田元表示,随着社会消费从重视物质享受转向对精神享受的更大追求,剧场演出市场将迎来一个爆发式的增长,与此对应的是品牌剧目依旧为稀缺性资源。[点击详细]

音乐剧市场成文化产业下一个投资风口

文化产业的投资浪潮,一浪一浪地不断拍打出浪花。正当外界把目光聚焦于电影、电视剧、综艺等领域的时候,资本的触角已然伸向了更远的音乐剧市场。在相对“小众”的音乐剧世界,我们最不该忽视的便是其市场的“长尾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剧的“长尾效应”是电影市场无法比拟的。即便电影的影响力是呈指数型增长,可音乐剧所蕴藏的票房潜力依然有着绝对优势。综观全球电影产业,目前创下最高票房纪录的《阿凡达》为27.82亿美元,而音乐剧《剧院魅影》的累计票房却为56亿美元,音乐剧《狮子王》则更高,达到了67亿美元。仅就单纯从票房而言,顶级音乐剧的票房收入远超电影市场。[点击详细]

中国缺乏音乐剧传统 瞄准大学生市场

“大学生不但是音乐剧在中国发展的重要宣传群体、未来消费群体,还是核心创作群体,是推动音乐剧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昨日,亚洲联创音乐剧工作坊在中国传媒大学与大学生现场交流时,品牌经理刘然这样表示。目前,大学生还不是音乐剧观众的主体,这与音乐剧的创作成本较高而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不足有关,但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鉴赏力和观剧热情却是这个行业所珍视的。[点击详细]

【责任编辑】策划:段敬芳 制作:王静雅
01003010102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